呵护老龄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5-04-26 09:34:11
  • 0
  • 0
  • 15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5年学术大会征文

呵护老龄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岐山县岐伯心理医学工作室主持杨帆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龄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呵护老龄健康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以期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福祉,为构建老年健康型社会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解读及自身案例分析,剖析老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多维度呵护架构。


正文

这个时代不缺医、不缺药、不缺保健品、不缺医疗设备和仪器,更不缺养生书籍,唯独缺少的是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正确认知。

有病乱求医、无病乱保养已经成为流行趋势,医院多了、病人多了、过度治疗多了、未老先衰多了,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每一位堂堂躯体陷于病潭、因病致贫、痛不欲生的时候,谁可救药?于是良知在呼唤: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笔者观察发现,在通向健康的路上,我们的确把本民族最悠久、最宝贵的生命科学漠视了,为此为老龄寻找健康理论与实践途径,就成为笔者退休生活的一项课题,曾先后向中国老年学学会征文投送过《应对老龄化,构建自我维护的健康新思维》 、《老年功能性锻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呵护健康,效法医圣岐伯教导是根本》 等研究论文,以期为构建老年健康型社会提供参考。

生命的内涵是健康与愉悦的活着。人类作为生物,健康的活着是第一意识,如何呵护健康?于是我们中华民族有了第一部关于呵护肌体健康的论著《黄帝内经》。人类作为生物,愉悦相处是活着的第二意识,如何与人相处愉悦?于是我们中华民族有了第一部关于处人处事的论著《文王八卦》。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所奠基的“形神兼备”的健康法则和《文王八卦》所奠基的“元亨利贞”的道德法则,是中华民族能够生存、发展、文明、守正的两座文化灯塔,也是我们每一位生灵肌体健壮、灵魂舒展、意志通达的思想明灯。

什么是“形神兼备”?这是医圣岐伯对健康的基本定义,“形”指肌体健康,“神”指精神健康,在《黄帝内经》理论里,完整的生命是“形神合一”的整体,可以说岐黄医学是生理与心理统一的科学,是医理与哲理辩证的智慧。我想追求“形神兼备”应该成为呵护老龄健康的最高目标。

什么是“元亨利贞”?这是周文王对大自然的赞美,是说大自然具有本分、亨通、惠利、永恒的品性。君不见大自然吹风、下雨、晒太阳,总是那么本本分分;君不见天道无亲,广赐恩惠,总是那么亨通;君不见大自然哺育万物,只图给予,不图索取,总是那么惠利;君不见大自然生生不息,万古如一,总是那么永恒。文王以赞美天性的良苦用心以启迪人道法天,做人要象天一样本分、象天一样亨通、象天一样利他、象天一样诚信,人类一旦有了这种为人情怀,自然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想追求“以德配天”应该成为呵护老龄健康的道德标准。

可以认为:先贤圣祖们揭示的“形神兼备”与“元亨利贞”各四个字的自然法则,是构建健康型社会的金科玉律,涵盖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全部要素。

笔者的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与《文王八卦》两部论著都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因为人类属于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必然赋予很多自然属性,《黄帝内经》精辟的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人体的“肺、肝、心、脾、肾”五脏,并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将人的“喜、怒、思、忧、悲、惊、恐”这七种情志又对应着人体的“心、肝、脾、肺、肾”这五种脏器;情志之间也相互影响,即“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悲伤肺、喜胜忧”,“惊恐伤肾、思胜恐”,这精辟的理论对情志转归很有现代心理学意义。所以《黄帝内经》应该成为每一位公民呵护肌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中华名人张学良与宋美龄皆百岁有余,据说晚年就是陪伴《黄帝内经》而所成。

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规范社会、规范自我是中华先贤圣祖文化智慧的鲜明特征,构建老年健康型社会,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以先贤圣祖们最源头的自然文化智慧为理论指引。

基于上述论证,我想构建老年健康型社会,除硬件建设外,科普《黄帝内经》这一生命科学知识是当务之急,笔者观察以及亲身体会到没有精准的健康理论指导,一切健康活动都只是流于形式。笔者研读经典,践行经典,坚持锻炼数十年如一日,年近八旬,身板硬朗,翻单杠身轻如燕,行万米路不用歇脚。笔者通过数年对《黄帝内经》与《文王八卦》的研读,受先贤圣祖智慧的洗礼,完成了《文王八卦与黄帝内经新解》和《中华岐黄心理医学十讲》两本著释,以企为往圣继绝学,为全民健康正理论。

笔者以为:呵护老龄健康,构建老年健康型社会,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黄帝内经》的健康理论精髓,以提升全民践行健康理论的自觉性。限于篇幅,笔者就自己对《黄帝内经》的研读理解与践行体会,做一简要归纳阐述。

● 《内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形神兼备论、标本兼治论、心主神明论、五脏藏神论、五气论、五志论、气机与心神论、精神内守论等等这一系列健康理论均为《黄帝内经》首创。中华岐黄医学是生理与心理统一的科学,是医理与哲理辩证的智慧。

● 《内经》精华论断解读

 1、“形神兼备”理论是《黄帝内经》对健康的基本定义,“形”指肌体健康,“神”指精神健康。“精神内守”是《黄帝内经》养生论的纲领,所谓“内守”的这个精神,就是心理平和,外不感六淫,内不伤七情,今人所讲的心理平衡,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论著过了。

 2、“标本兼治”理论是以系统论为思维方式,认为人体各部分紧密关联,心理与生理密不可分,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通道,以气血津液为载体,以神为统领而构成生命之活力。正因为有着整体性观念,从而在健康呵护、病理分析与诊疗上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转化的思辨性特征,正因为有着治疗方法上的思辨观念,在治疗效果上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对于标与本的关系,《内经》的五脏功能论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①心藏神,主脉,志为喜,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②肝藏魂,主筋,志为怒,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③脾藏意,主肉,志为思,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④肺藏魄,主皮毛,志为忧悲,开窍于鼻,其华在毛

⑤肾藏志,主骨、主髓,志为惊恐,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3、“心主神明”与“五脏藏神”理论精辟的论证了五脏与灵魂的关系,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正是心、肝、肺、脾、肾这五种脏器要素和神、魂、魄、意、志这五种灵魂要素构成了形神合一的健康肌体。神表征思维能力;魂表征反应能力;魄表征行动能力;意表征决断能力;志表征记忆能力。

“主神明”是心脏的统帅功能,心脏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行为活动的总管。“脑为元神之府”,即大脑只是收集信息与储存信息的机构,长在脑袋上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将收集的信息由神经传导给“心神”,由“心神”处理后再由神经传送给大脑储存,中医的这一“心脑合一”理论在心理医学应用上更有实际意义和远景。

4、“五气”与“五志”以及“气机与心神”理论,精辟的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着人体的“肺、肝、心、脾、肾”,并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人的“喜、怒、思、忧悲、恐惊”这五种情志又对应着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情志之间也相互影响,即“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悲伤肺、喜胜忧”,“惊恐伤肾、思胜恐”,这精辟的理论对情志转归很有现代心理学意义。

● 解读《内经》健康理论对我们健康生活的呵护能有哪些启迪?

在呵护理念上明确两个认识:

①、认识呵护健康效法医圣岐伯教导是根本。

②、认识“和于阴阳,法于术数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嗜欲不劳 ,淫邪不惑,淳德全道” 这28个字是呵护健康的生命大纲。特别提示,古人主张的“淳德全道”,道指自然规律,德指遵循自然规律的程度,淳德全道就是一丝不苟的遵循自然规律。

在呵护要点上应关注这三句话提示:

第一句:人是一堆骨肉,靠筋连接,靠气运行,筋柔软,气充足就是健康。

第二句:筋长一寸,寿长十年,维护筋是呵护健康的关键。

第三句:人活一口气,气顺人活,气堵人病,气散人亡,记住天天要补气。

在呵护方法上要具备五条良知:一、五谷杂粮最养人。二、通乎阴阳之道。三、善养浩然正气。四、把拉筋当做一门重要功课。五、自备修复术管控好经络。

 限于篇幅这里重点强调一下浩然正气怎么养?

气是万物诞生的源头,气是维持生命的动力,人活一口气,气顺人活,气堵人病,气散人亡。气推血行,血液养护五脏六腑与筋骨是身体健康的真谛。

人为什么会生病?内因是喜、怒、思、忧、悲、恐、惊这七情使气机运行受阻,从而代谢紊乱。浩然正气正是化解各种不良情绪的精神利器,肌体正气居位,邪气自然消退,疾病必然远离。

如何养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是生命的精神能量,靠文化滋养。

一要懂得生命的四条定律

   第一、任何生命体,都是在开放环境下交换物质和信息,从而获得生命能量的(体能+智能)。所以,做人不要自闭,要善于观察、交流、理解和接受新生活。
  第二、任何生命体,都是通过妥协技巧,而获得相互平衡状态的。所以,做人不要逞强斗气,保持适中最好。
  第三、任何生命体,都是以灰度为常态,而获取可持续的的生命空间的。所以,做人不要追求大红大紫、大富大贵。
  第四、任何生命体,都是通过耗散结构,以控制和减少肌体的“熵增”,实现吐故纳新而获得更多的生命时间的。所以,做人就应该把金钱,地位,名誉,脂肪,胆固醇,肥肉,都当做废物舍弃。

 “开放、妥协、灰度、耗散”这八个字是健康的绝对定律!是呵护生命体健康最真切的智慧,认知这四条定律,也就不酷领悟了健康的秘诀。

二要善养四种正气

     第一、读文王八卦,知天理,顺自然,黄中通理,养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
    第二、习儒学,知仁义,通礼仪,知人事,懂进退,养知书达理、胸怀坦荡的君子正气。
    第三、修佛心,知性空,信因果,静心寡欲,明心见性,不贪、不嗔、不痴,养仁慈悲悯、宽容醇厚的贤人正气。
    第四、读老子,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上善若水,养淡泊宁静、豁达坦然的达人正气。

浩然正气可以提升心理境界,君子正气可以提升人格境界。肌体正气居位,邪气自然消退。佛门回春,道家长寿,都属于文化滋养心灵的结果,心灵健康身体就自然会健康。

三要养出四种优质心态

一是希望心态。心怀希望,生命才有动力;
二是满足心态。心怀满足,生命才会踏实;
三是勤奋心态。保持勤奋,生命才有活力;
四是包容心态。能够包容,生命才有乐趣。
心态不好,一切养生都是白忙活!

四要照顾好人体的小太阳心脏

当今卒死疾病多发,以岐伯的理论就是“五脏不坚,营卫气滞”,科学研究也发现,人在愉悦时心脏能分泌荷尔蒙可使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自愈。科学研究还发现,人在生气、发怒或情绪抑郁时,心脏就停止了荷尔蒙的分泌,免疫力低下。当人经常有恩与爱的感受时,心脏荷尔蒙分泌就特别旺盛,让心愉悦,您就具备了消除亚健康的自愈能力。

五要懂得医圣岐伯“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这健康长寿的秘笈。

意思就是“行事要长远,为人要宽厚”,能看透,能谅解,不固执、不偏激、不烦躁,淡泊清润,圆融自足,坚韧幽朗,从容练达,不逾矩,这是做人最成熟、最优秀的精神形态。养就这种精神形态,您的气质、气派、气度、气场、气势、气色 也就全具备了。特别提示,人品与健康相关。

 

   结论一:医理学问是健康智慧,决定着生命的品质,人文学问是灵魂智慧,决定着做人的格局,人类文明的程度就取决于人格质量和健康水准,圣贤经典应该成为我们当今构建健康型社会的理论基础。

   结论二:《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科学,《黄帝内经》是健康与愉悦生活的好伴侣,《黄帝内经》是构建老年健康型社会的理论指南。

 

参考资料

文王八卦与黄帝内经新解    岐山县姬水书院工作室学术交流版

中华岐黄心理医学十讲      岐山县岐伯心理医学工作室学术交流版

 

 

作者杨帆简介

杨帆,生于1947年9月,现年78周岁,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旗演村人,岐山县老科协专家服务团付团长,高级工程师,曾任职宝鸡电机厂厂长,《吊重平衡游梁式抽油机》专利发明人。 为传承中华文脉,守护中华文明,近年来专注于中华源头文化的研究,论文有《文王八卦新解与文王思想价值探讨》、《深度解读周文化》、《姬水之谜》、《姬水流域是黄炎部落最早繁衍生息的母亲河》、《论姬水与姬水文化》、《姬水文化研究报告》等网络作品,现任《岐山县姬水书院工作室》和《岐山县岐伯心理医学工作室》主持。

手机号13186360345 邮箱 sykjyangfan@126.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