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八卦》&《黄帝内经》新解一书的序言与后记
2024-01-25 09:22:56
  • 0
  • 0
  • 5

《文王八卦》&《黄帝内经》新解一书的序言与后记

      ——耄耋之年给人间留点文字,也算潇洒走一回了

作者    杨帆


自 序

         中华民族有两部天书,一部《文王八卦》,属于中华人文启蒙书,一部《黄帝内经》,属于中华医学启蒙书,中华瑰宝,智慧金典 ,不读金典何为读书人?不懂金典何为文化人?

   人文学问是灵魂智慧,决定着做人的格局,医理学问是健康智慧,决定着生命的品质,人类文明的程度取决于人格质量和健康水准,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学问的积累与延继。学问只有学而知之,于是,读中华圣祖智慧金典便成了笔者退休后的消遣与兴趣,愿以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典的理解,能对当代读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也许这无疑将更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心智优异。

       一部《文王八卦》将“元亨利贞”的天道法则引申为人文思想,为中华民族奠基了最悠久、最自然、最科学的人文基因,可惜却被引向“卜卦”歧途了。一部《黄帝内经》,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与医学圣祖岐伯先生最优秀的医理论道,“形神兼备”、“精神内守”的伟大医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可惜却被长期掩埋在古纸堆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光辉。

       作者以为,先贤圣祖们揭示的“元亨利贞”的思想法则和“形神兼备”的健康法则是人类社会能够文明、发展与守正的指南,为此,惊世骇俗新解《文王八卦》,高屋建瓴解析《黄帝内经》,以弘扬先贤圣祖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为文明传智慧,让中华圣祖们的功绩、故事、思想、智慧,在岐山、在宝鸡、在陕西、在全国、在全世界文化圈里都热起来,就是本书写作之意,此为序。


后 记

    困惑总能引发我的思考,作为文明古国的文化为什么总在尊孔与反孔中纠结?作为黄炎子孙为何却总说不清楚先祖的故里?作为在中医经典中繁衍起来的民族为什么还质疑中医?

   也许思考是生命的动力,到了耄耋之年,文字功底不再那么肤浅,思考逻辑不再那么幼稚的时候,怀着以上困惑,在信息量大,透明度高,数字化环境优越的当今,轻松愉快地成就了这本小册子。

    探索源头文化和解析姬水之谜是本书主题,《文王八卦》&《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华民族源头文化的两部天书,《文王八卦》是人文思想科学,《黄帝内经》是健康智慧科学,从天道法则与人文思想层面解读《文王八卦》和从心理意识层面解读《黄帝内经》是作者解读的视点,可以说作者的解读别具一格,前无古人。

    读这本书,我们就清楚了什么是源头文化?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华文明?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称黄炎子孙?传承中华文脉,守护天道法则,是本书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之一。

   读这本书,我们就清楚了什么是生命质量?什么是身心健康?什么是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什么是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怎么去修真养性?传承健康智慧,呵护生命之躯,守护健康法则,是本书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之二。

   耄耋之年给人间留点文字,也算潇洒走一回了,至于本书的意义,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文王八卦》自孔圣人之后无人解读,但在作者的潜意识里,一个民族的意识不能总沉溺于玄理与算命之中,记得还在年少时村里来了个算卦先生,采用小鸟叼卦的方式给一位光棍汉叼了支签,打开一看签上竟写着“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的字样,原来命中注定?乡亲们都惊呼“神”。改革开放后看到满街道摆着好多卦摊,生意红红火火,再后来阴阳八卦讲座也登上央视大讲堂了,虽然那些命理推演烁烁有辞,可我就是信不下去人的命运怎么能够测算出来呢?如果能?那些能掐会算的算卦先生们怎么就不给自己算计一条好命呢?带着这些疑问再读《文王八卦》,感觉我们对《文王八卦》这一金典文化的解读真是走了左道旁门。

   当我产生这一思维的时候我也一直在质疑自己,历史上那么多文人墨客怎么就没有发现这是问题呢?几千年的历史都这么过来了,怎么会轮到你重新解读《文王八卦》呢?在读《文王八卦》的过程中这种自我质疑不断,我在想孔夫子是有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解读《文王八卦》的读者,孔夫子又是一代代皇帝们册封与敬奉的圣人,在犯上视同做乱的历史环境中,以中庸为道的文人墨客们是用不着去费那番心思的,这种自我解疑似乎还有点符合历史逻辑。

   再说我是在孔夫子解读《文王八卦》的基础上再读的,孔夫子在《文王八卦》解读中,对周文王赞美天性及其所揭示的“元亨利贞”的天道法则也是认同的,孔夫子创导的“仁、义、礼、乐”的思想规范也是基于天道法则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是孔夫子解读《文王八卦》的名句,这名句就足以证明孔夫子所创导的儒学与文王所奠基的天道法则文化基因是同一个体系,只是后来人把文化之根与文化之枝的关系没有理清而已,只要理清传统文化领域根与枝的关系,尊孔与反孔的纠结也就自然消失了。

   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是阅读上古经典的正确态度,文王“八卦”为后天“八卦”,其前身是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汉朝有了“京房十六卦”,唐宋才出现了“八宫六十四卦”,“八卦”被演绎成《易经》多数学者接受是孔子所为,因为以孔子名义写了注释“八卦”的很多书,但从时序推断,春秋时代的孔子,怎么可能注释唐宋才出现的六十四卦呢?如今满书店陈列的那些《周易》也好、《易经》也罢,可以说全是历代风水先生的杜撰,以六十四卦方图与六十四卦园图排列组合而形成的那4096种命理推演卦象,从科学层面去理解那是古人最原始的大数据应用智慧,玄学在高科技时代不存在神秘。

     史载孔子是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古文化典籍的编纂人,清人龚自珍在《六经正名》中明确指出: “仲尼未生,已有六经; 仲尼之生,不作一经。”,可见历史对孔圣人的文化地位是有存疑的。从六经内容看,《乐》与《春秋》已失传,留存的《诗》、《书》、《易》、《礼》都是记载西周王朝的事,作为晚辈的孔子只能是后世学生了。长期以来,封建王朝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尊周公姬旦为“元圣”,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又高呼“打倒孔家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确实处于“尊孔与反孔”的纠结中,解除这种纠结是学术研究的良心与责任。

     历史不可能是虚无的,人类智慧也不可能是断裂的,沿着孔子到周公姬旦这条文化脉略,很容易就可以寻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孔子有句名言叫“克己复礼”,这个“礼”就是周公姬旦所作的《周礼》,《周礼》是周人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一系列社会生活的规范典章,属于周人的制度建设,而指导这一制度构建的思想无疑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而建构这一思想的圣人无疑就是周公姬旦的父亲周文王。

     孔子作为一名教书先生,无疑与文王姬昌的认知高度是有着差异的,文王姬昌的世界观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主张外化、改造社会,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而孔子的世界观主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引导内化、只关注修身养性和约束自我那么点小天地,甚至提出“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禁区,否定人类自我改善命运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文王的宇宙观有着何等巨大的差异啊。孔子的《论语》与《文王八卦》相比,孔子阐述的是做人心术,而文王阐述的是宇宙大道,孔子的学说充其量只是“学而优则仕”的生存技巧教导,而文王的学说却是人类社会能够守正和发展的大智慧启迪,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属于做人的“行为规范”,而文王教给我们的却是认知客观世界和规范主观世界的“思想大法则”。

   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能力在形成上述思维层次后,顺理成章地重新解读了《文王八卦》这部天书,让圣祖智慧摒弃迷信,回归科学。

   对《黄帝内经》这本天书作者多年爱不释手,多年是从医理层面去学习、理解与实践的,从心理学层面解读确实来自灵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作者发现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个体的感觉不同?意识不同?发现人们的心理素质差异确实与脏腑肌能息息相关,实践中通过穴位按摩调理脏腑肌能,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改善效果惊人,于是形成了《岐黄心理医学十讲》,该十讲意图昭告世人,岐黄医学是健康智慧,是生命科学,世间对中华医学的一切质疑都是因为不懂《黄帝内经》。

   当今世界人人需要健康,呵护健康的出路就在于真实的效法医圣岐伯的教导,作者从医圣岐伯论述中悟出的28字生命大纲和五条健康良知,对于读者肯定将是受益匪浅。

   黄帝故里在哪里?这又是一个一直存在的历史之谜,随着文化被产业化而兴起的文旅大潮,“黄帝故里”成为这个大潮中争议的主题,尽管河南新郑和甘肃天水都斥资数亿打造了“轩辕丘”与“轩辕谷”旅游景点与朝祖圣地,但还是饱受争议,我闻讯后有三个质疑,一是轩辕黄帝那个年代还是居洞穴、吃野果的时代,不可能有固定的定居之处;二是在远古入殓条件和交通工具极其落后的年代轩辕黄帝怎么会远离几千余里的住处而安葬于陕西桥山呢?三是岐黄论道而著《内经》是历史典籍,岐伯是岐山人,他们不在同一地域长期生活怎么可能讨论医道呢?显然很多关于黄帝故里的杜撰在逻辑上都不能自洽。当然对五千年前的历史找证据链很难,但以逻辑推理或考量,接近真实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依着这一思维,作者于2020年7月写了《姬水之谜》一文,2022年11月又写了《黄帝故里辨析》一文,2023年4月又写了《黄帝故里再辨析》一文,一步一步考量并在作者家乡的岐水流域实地观察与思考,总算把黄帝故里的认定推向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地步。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历史不应该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本书力图让中华源头文明的真相昭然若揭,八卦之谜,姬水之谜,岐黄医学之谜,都能以常识的、智慧的、逻辑的路径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中华文明的历史不再是神话传说或虚无,本书就算抛砖引玉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